8月16日,从全国各地招聘的100多名打工子弟学校教师和4位实行校长在北京昌平进行初次培训。9月,他们将到昌平区的5所合法打工子弟学校任职,这也是在京的打工子弟学校初次大规模招聘教师。

据长期追踪研究打工子弟学校问题的北京大学教授韩嘉玲博士最近发表的论文介绍,现在,北京有300所打工子弟学校,有6000~7000名教师,他们在高劳动强度、低薪资和没任何社保和医疗保险的条件下,默默地担负着北京区域十余万流动儿童的义务教育。通过对这个群体的很多走访调查显示,他们的劳动存活近况极为堪忧。

拆迁拆出了教师的权益问题

5月18日,记者在北京西三旗半塔村碰到尹老师,她说:“这几天我住的村子要拆迁,房东让大家搬家。原来想家没什么东西,可打开柜子一看,全是过去的学生作业,还有一张孩子子的反省书。我真不舍得扔,还要找地方搬呀!”

据尹老师说,来北京5年,她已经搬了若干次家,每次都有不少损失,而得不到任何补偿。她问:“每一次拆迁,政府都给房主很多补偿,大家这类被四处驱赶的居住者的损失如何算呢?”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现在,伴随北京对周围城乡结合部的改造力度加强,使得过去在这类地方扎根的打工子弟学校面临拆迁,大部分学校随原址而消失。对于就读儿童已经颁布同城待遇,虽然现在还没在全城推行,但毕竟是一个期望,孩子们可以就近入学。然而,对于学校和老师则没那样幸运。如朝阳区拆迁,在那儿一所打工子弟学校工作已十年的赵老师,由于学校没了,也只能一无所有地离开了。办学的因拆迁而倾家荡产,教师也拿不到一分钱的遣散费。